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.
與孩子俯拾文字
作者:范本賢,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創辦人及總幹事
2020年12月
上期說到在新日常下的親子互動需重於積極的溝通,即使長時間相處亦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。然而,要說到積極的溝通,家長除了可以等待孩子發問外,亦可主動和孩子閱讀。每當提及閱讀,我們很自然會想到床前故事、閱讀圖書,購買不同閱讀素材等,但閱讀可以好簡單。
香港是一個雙語城市,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不同大大小小的中英文指示、標記和廣告。成人習以為常的文字,其實可以成為孩子學習語言和打開溝通話題的好題材。例如:在乘坐交通工具時,家長可以和孩子讀出路線圖上的站名或窗外見到的店名。無形中,孩子能學會看路線圖,懂得尋找適合的巴士,並加深對社區地理的認知。同樣,家長在和孩子去街市時,可以讀出價錢牌上的文字和價錢,認識不同的蔬果魚肉的外觀和特徵。過程中,孩子不但能增加認識的詞彙,亦能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。目前,不少街市仍使用傳統的花碼數字,家長和孩子主動閱讀,更能帶領他們去發現更多日常細節,引導學習如數學等不同學科,和他們一起實踐對數理的應用。
閱讀習慣與軟技能發展息息相關
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強調兒童主導學習,為營造一個自由開放式的遊玩環境,博物館以清晰的標示和內容提供所需資訊。博物館更設有以溝通表達為主題的「故事小舞台」展區,當中展品鼓勵訪客閱讀並運用文字創作屬於自己的搞笑故事,以如說話、肢體等不同溝通方式來進行互動。遊玩過程中,家長可以為較年幼的孩子讀出展品的介紹,加深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記憶,而較為年長的孩子,家長則可鼓勵他們自己讀出相關文字,適當時提出問題,有助訓練其觀察力和批判性思考。
另外,家長亦可以鼓勵孩子以寫作等方式,進一步培養語感:從簡單記錄當日認識的詞彙、造句子到故事創作,甚至是嘗試寫日記或週記。這些練習能提升整個閱讀學習體驗,鞏固孩子對詞彙的學習並加以應用,而撰寫日記本身是最好的反思訓練。孩子可在記敍日常中學習欣賞生活中的微小事物,或是就生活中的錯失進行反思,學習如何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情緒。如此一來,孩子能 更容易維持正面的心境,對其身心及個人成長如情緒智商及表達能力等發展有莫大幫助。
當然,如果家長希望更深入了解日常的閱讀練習對孩子的學習有甚麼幫助,亦可以與孩子直接對話,由簡單的問題如「你今日印象最深刻的新字是甚麼?為什麼?」開始話題,從中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和興趣偏好,以進一步提供支援。
當我們身處於一個熟悉的環境中,習慣讓我們很容易忽視環境的細節,如同閱讀一樣—— 一個能隨時隨地進行的簡單小練習,無需花巧的準備,閱讀和溝通的題材比比皆是。由今天起嘗試和孩子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,從路牌到價錢牌,主動觀察熟悉而陌生的事物,讓學習成為本能,助力孩子成就更多。
(原文刊登於《今日校園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