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.

新日常下的親子相處之道

作者:范本賢,香港兒童探索博物館創辦人及總幹事

2020年11月

2019nov1.JPG

過去大半年,在停課暑假交替間,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以往更長。家長跟隨孩子適應新學習模式,在家事工作的夾隙中勞碌地為孩子佈置學習活動,準備配置電子器材以配合網上教學,務求孩子能於新學年跟上新進度。在這新日常下,面對家中正值好奇心旺盛階段的孩子,家長無可避免會感到壓力大增,甚至可能會避免或減少與孩子之間的對話,以完成好事情或者消耗孩子精力為首要任務。如此一來,親子相處時間多了,但卻對彼此之間的關係不一定有正面的影響。

孩子天生愛玩,他們本能會四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,而我們成人習慣對孩子說:「不要跑!不要四處摸!乖乖坐好。」特別是在疫情期間,家長更緊張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,不論進行甚麼活動前都需作不同考慮。怕隨著電子網上教學的應用普及,家長容易會用電子產品為「電子奶嘴」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然而,短暫的解決方法無形間限制了孩子自主探索實踐學習的方式,並可能會對孩子身心帶來長遠的影響。

2019nov2.JPG
2019nov3.JPG

積極溝通是良好相處的不二法門

家長不如嘗試此機會與孩子溝通。通過簡單積極的對話,家長可以更有效掌握孩子的實際情況,無需反覆尋找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妥善滿足及處理好當下孩子的需要。如此,家長和孩子既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,又可促進彼此的關係。同時,與孩子對話可讓他們感到被重視,更而鼓勵他們勇於表達自己,有助孩子長遠發展正向的社交情感技能。

積極對話亦有助孩子進行自我主導探索,訓練觀察力和批判性思考等重要學習技能。從大人的角度,我們很容易誤入「孩子還小,甚麼都不懂」的陷阱而看輕孩子。曾經,我在兒童探索館內遇過一位好奇的四歲半孩子。他和媽媽入場後,駕輕就熟地與不同展品互動和場內探索大使閒聊,而當我們隨意問起一個特定展品時,他亦能準確地指出展品的位置。我正以為因為口罩原故沒認出我們的「老訪客」時,孩子突然問了:「有個裝沙的大盒是不是收起了?」「因為疫情關係,地型隨心塑暫時不對外開放,但展品還在原本的地方呢。」看著孩子疑惑的表情,我和他一起去到展品所在地,他才很高興拍拍手說:「原來是大盒子關起來了!」

Screenshot 2021-08-27 at 10.56.53 AM.png

在我讚嘆年幼的孩子有這良好的觀察力時,孩子又說了:「今次是我第三次來玩呢!希望下次再來可以推到沙。」第二次到訪已經能將大部分展品記住,並說出內容和地點想必是要對展品背後有印象深刻的理解。果然,孩子接著說下去:「上次和媽媽來時,我們逐個展品看,媽媽和我一齊讀出牌上的字後又一齊玩。上次回家前沒全看完,今天打算再回來繼續,我現在知道內容了又可以自己玩!哈哈!」

這位媽媽和孩子初次到訪時的耐心對答正鼓勵了孩子進行觀察,後而給予孩子去發問思考的空間,更進一步自我主導去發掘學習更多。新日常下,我們難免會迷失於繁重的生活中,減少了對話的時間。下次遇上孩子發問時,不如嘗試停下緊促的步伐,通過專心聆聽和對話,既可減輕自己和孩子的壓力,亦可改善緊張的親子關係,彼此從中得到「意外的收獲」!


(原文刊登於《今日校園》)